[dìng zhèng]
谓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
《宋书·礼志一》:“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宋 刘挚 《谢馆职启》:“小言之则订正国籍文字之异同,大言之则预闻朝廷政事之论议。” 清 周亮工 《又与高康生书》:“文选烦足下订其讹字,即一圈一点,皆烦订正。” 孙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现将有关我的创作者,略加订正,发表出来,供读者参考。”又如:这两道算术题要订正。
[dìng zhèng]
[dìng zhèng]
[dìng zhèng]
明臧懋循订正《玉茗堂四梦》插图。
做作业前,他先把昨天的错题订正了一遍。
在西藏观测到的气压,订正到平均海平面是没有意义的.
订正后的精度接近于坑式雨量器的测量精度。
随函附上为您的生产部门面积订正石材切割名单.
老师把学生留在学校订正作业。
如果罗伯茨先生未能于指定日期付清租金并签订正式租约,戴先生有权没收订金。
有些错别字,我会在茶桶准备好的繁体中文版档案时做订正。
随后不兵该订正度代入从轴活动弧线.
中国和泰国狗牙花属植物订正。
借鉴他人的观念和做法,用以自省,订正差误,是大有裨益的。
他的孙子丁耀亢又作了个别的订正补充,并亲到姑苏雇人镌版印刷。
同时,对常用于以伪乱真的品种从基源进行了订正。
在标本室检查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北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的分布区作了订正。
[dìng zhèng]
校对 [jiào duì]
1.核对是否符合标准:一切计量器都必需~合格才可以发售。
2.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3.做校对工作的人:他在印刷厂当~。
考订 [kǎo dìng]
考据订正。
校勘 [jiào kān]
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
更正 [gēng zhèng]
改正已发表的谈话或文章中有关内容或字句上的错误:~启事。那篇讲话要~几个字。
校订 [jiào dìng]
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文件中的错误:~文稿。
厘正 [lí zhèng]
订正:~遗文。
校阅 [jiào yuè]
1.审阅校订(书刊内容)。
2.检阅:~三军。~阵法。
勘误 [kān wù]
作者或编者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表。
改正 [gǎi zhèng]
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缺点。~错别字。
改进 [gǎi jìn]
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工作。操作方法有待~。
更改 [gēng gǎi]
改换;改动:~时间。~登录名称与密码。班机中途遇雾,临时~航线。
修订 [xiū dìng]
修改订正(书籍、计划等):~本。~教学大纲。
校正 [jiào zhèng]
校对改正:~错字。重新~炮位。
改良 [gǎi liáng]
1.去掉事物的缺点,使之良好:~品种。~土壤。
2.指不触动旧基础的局部的改进。
矫正 [jiǎo zhèng]
改正;纠正:~发音。~错误。~偏差。
纠正 [jiū zhèng]
改正(缺点、错误):~姿势。~偏差。不良倾向已得到~。
修正 [xiū zhèng]
1.修改使正确:~错误。
2.篡改(马克思主义)。

词典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