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释义 词典释义:
修饰
时间: 2025-08-31 10:29:22
[xiū shì]

修飾

1.修整装饰使整齐美观:~一新。2.梳妆打扮:略加~,就显得很利落。3.修改润饰,使语言文字明确生动:你把这篇稿子再~一下。

  • [xiū shì]

    • 1.修整装饰使整齐美观:~一新。

    • 2.梳妆打扮:略加~,就显得很利落。

    • 3.修改润饰,使语言文字明确生动:你把这篇稿子再~一下。

  • [xiū shì]

    • 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

    • 《北齐书·崔季舒传》:“ 文襄 每进书 魏帝 ,有所諫请,或文辞繁杂, 季舒 輒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 巴金 《关于<第四病室>》:“我想这样尝试一次,不加修饰,不添枝加叶,尽可能写得朴素、真实。”

    • 梳妆打扮,修整装饰使仪容漂亮、衣着美观。

    • 《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魏书·元顺传》:“陛下母临天下,年垂不惑,过甚修饰,何以示后世?” 曹禺 《日出》第二幕:“她薄薄敷一层粉,几乎没有怎么修饰,仿佛很勉强地来到这里。”

    • 指修整装饰建筑物或各种器物等。

    • 《汉书·严安传》:“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魏书·李平传》:“ 平 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适主言居宅湫隘,烦以此少致修饰,落成相会也。”

    • 修养品德。

    • 《荀子·君道》:“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 唐 白居易 《李谅除泗州刺史张愉可岳州刺史同制》:“而 愉 亦学古入仕,甚自修饰。”

    • 指有道德修养,不违礼义。

    • 宋 苏轼 《荐何宗元十议状》:“伏见 蜀 人朝奉郎新差通判 延州 事 何宗元 ,吏道详明,士行修饰,学古著文,颇适於用。”

    • 指讲究外表、形式。引申指矫饰造情以取悦于人。

    • 《晋书·元帝纪》:“及当官软弱,茹柔吐刚,行身秽浊,修饰时誉者,各以名闻。”《周书·宣帝纪》:“帝惮 高祖 威严,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

[xiū shì]
  • 这篇文章逻辑混乱,自相矛盾,需要进一步的修饰。

[xiū shì]
  • 点缀 [diǎn zhuì]

    diǎn zhuì的又音。义同“点缀diǎn zhuì”。

  • 藻饰 [zǎo shì]

    修饰(多指文章):词句朴实无华,不重~。

  • 打扮 [dǎ ban]

    1.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装饰:参加国庆游园,得~得漂亮点儿。节日的天安门~得格外壮观。

    2.打扮出来的样子;衣着穿戴:学生~。看他的~,像是一个教员。

  • 润色 [rùn sè]

    修饰文字:这篇译稿太粗糙,你把它~一下。

  • 妆扮 [zhuāng bàn]

    修饰;打扮;装扮。

  • 粉饰 [fěn shì]

    涂饰表面,掩盖污点或缺点:~门面。~太平。

  • 装点 [zhuāng diǎn]

    装饰点缀:~门面。

  • 妆饰 [zhuāng shì]

    1.打扮:精心~。

    2.打扮出来的样子:~俏丽。

  • 掩饰 [yǎn shì]

    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错误。~不住内心的喜悦。

  • 妆点 [zhuāng diǎn]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元 乔吉《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元 薛昂夫《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清 吴伟业《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天竺,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万松岭,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宋 吕祖谦《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4.装饰,打扮。南朝 陈后主《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清 吴伟业《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5.谓点缀。唐 冯贽《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午桥庄 小儿坡,茂草盈里。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明 高攀龙《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6.指修饰文字。清 黄宗羲《<山翁禅师文集>序》:“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清 恭士《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7.渲染敷衍。清 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 装束 [zhuāng shù]

    1.打扮:~朴素大方。

    2.整理行装:~完毕。

  • 润饰 [rùn shì]

    润色:~文稿。

  • 装饰 [zhuāng shì]

    1.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品。~图案。她向来朴素,不爱~。

    2.装饰品:建筑物上的各种~都很精巧。

  • 修理 [xiū lǐ]

    1.对已损坏的东西给予加工,以便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作用。

    2.修剪:~果树。

  • 化装 [huà zhuāng]

    1.为了适应演出的需要,用油彩、脂粉、毛发制品等把演员装扮成特定的角色或给演员作容貌的修饰。

    2.假扮。

  • 化妆 [huà zhuāng]

    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

  • 装扮 [zhuāng bàn]

    1.打扮:节日的广场~得分外美丽。

    2.化装:他~成算命先生进城侦察敌情。

    3.假装:巫婆~神仙欺骗人。

[xiū shì]
  • 抹黑 [mǒ hēi]

    涂抹黑色,比喻丑化:干吗要往自己脸上~?。他决不会给集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