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ī sè]
相貌姿态。
《后汉书·皇后纪序》:“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於 洛阳 乡中閲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西湖佳话·六桥才迹》:“那时 钱塘 有个名妓,唤做 朝云 ,姿色甚美,而性情不似杨花。”
指美貌。
《三国志·魏志·魏明帝纪》“虽不能听,常优容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红楼梦》第九二回:“大凡有些姿色的,都不敢挑。”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章:“每晚当 道静 来到 宋郁彬 书房的时候,这位苍白、瘦削但也有几分姿色的女人,就手里拿着一点活计守在旁边。”
[zī sè]
[zī sè]
[zī sè]
容貌 [róng mào]
相貌:~端庄。~秀丽。
姿容 [zī róng]
容貌:~秀美。
姿首 [zī shǒu]
1.美丽的容貌。《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秦穆公 之女颜如玉,二八容光若桃李,见其姿首纳为妃,岂合君王有此理。”唐 张鷟《游仙窟》:“有一婢名 琴心,亦有姿首。”郭沫若《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一:“他的妻必然还相当地年轻而有姿首。”
2.泛指容貌。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姿首清丽,濯濯如春月柳,灩灩如出水芙蓉。”
姿态 [zī tài]
1.姿势;样儿:~优美。
2.态度;气度:做出让步的~。以普通劳动者的~出现。
姿势 [zī shì]
1.身体表现出的样子。
2.架势;阵势。
相貌 [xiàng mào]
人的面部长(zhǎng)的样子;容貌:~堂堂。~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