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释义 词典释义:
烽烟
时间: 2025-08-18 17:27:38
[fēng yān]

烽烟

烽火:~四起。

  • [fēng yān]

    • 烽火:~四起。

  • [fēng yān]

    • 亦作“ 烽烟 ”。烽火台报警之烟。亦借指战争。

    •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 广陵 京口 ,烽烟相望。” 唐 姚合 《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诗:“从今 雟州 路,无復有烽烟。” 宋 欧阳修 《寄王仲仪龙图》诗:“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青山号令传。” 鲁迅 《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南边整天开大会,北边忽地起烽烟。”

    • 见“ 烽烟 ”。

[fēng yān]
  • 战场上烽烟滚滚,战士们个个奋勇杀敌。

[fēng yān]
  • 人烟 [rén yān]

    指人家;住户(烟:炊烟):~稠密。荒无~。

  • 烟火 [yān huǒ,yān huo]

    1.火和烟。 2.烟火食。3.烽火;战火。4.旧时指祭祀祖先的事,借指后嗣。,燃放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火花,或同时变幻出各种景物而供人观赏的东西,主要是在火药中掺入锶、锂、铝、钡、镁、钠、铜等金属盐类,并用纸裹成,种类不一。也叫烟花、焰火。

  • 烽火 [fēng huǒ]

    1.古代边防报 警时所烧的烟火。

    2.比喻战火或战争。

  • 战火 [zhàn huǒ]

    指战争(就其破坏作用和带来的祸害而言):~纷飞。

  • 狼烟 [láng yān]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古代边防用狼粪燃烧生烟以报警。后来常用狼烟指战乱:~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