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o zhèng] - 古代管理马匹的官。 
- 《左传·成公十八年》:“弁纠御戎,校正属焉。” 杨伯峻 注:“ 襄 九年《传》‘使校正出马’,则校正为掌马之官。《周礼·夏官》有‘校人’,职掌与校正相同。”参见“ 校人 ”。 
- 校书、正字二官名的连称。 
- 《新唐书·百官志一》:“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十曰讎校精审,明於刊定,为校正之最。”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官司俚语》:“如 唐 校书与正字,俸禄微少,皆孤寒英杰居之,至骑驴入省。而太祝奉礼……俸禄倍多,乃公卿子弟居之,衣马比校正颇轻肥。”参见“ 校书 ”、“ 正字 ”。 
- 校对改正。 
- 宋 曾巩 《<梁书目录>序》:“臣等既校正其文字,又集次为目録一篇。”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一碑之中,讹字之多已如此,安得一一校正之。”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重看校稿,校正不少,殊可嘉尚。” 
 
- [jiào zhèng] 
- [jiào zhèng] 
[jiào zhèng]
- 对写作中出现的错字、病句要逐个校正,切不可马虎大意。 
[jiào zhèng]
- 校对 [jiào duì] - 1.核对是否符合标准:一切计量器都必需~合格才可以发售。 - 2.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 3.做校对工作的人:他在印刷厂当~。 
- 订正 [dìng zhèng] - 改正(文字中的错误):书中的错误都一一~了。 
- 考订 [kǎo dìng] - 考据订正。 
- 校勘 [jiào kān] - 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 
- 更正 [gēng zhèng] - 改正已发表的谈话或文章中有关内容或字句上的错误:~启事。那篇讲话要~几个字。 
- 校订 [jiào dìng] - 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文件中的错误:~文稿。 
- 厘正 [lí zhèng] - 订正:~遗文。 
- 校阅 [jiào yuè] - 1.审阅校订(书刊内容)。 - 2.检阅:~三军。~阵法。 
- 勘误 [kān wù] - 作者或编者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表。 
- 改正 [gǎi zhèng] - 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缺点。~错别字。 
- 改进 [gǎi jìn] - 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工作。操作方法有待~。 
- 修正 [xiū zhèng] - 1.修改使正确:~错误。 - 2.篡改(马克思主义)。 
- 矫正 [jiǎo zhèng] - 改正;纠正:~发音。~错误。~偏差。 
- 纠正 [jiū zhèng] - 改正(缺点、错误):~姿势。~偏差。不良倾向已得到~。 
- 改良 [gǎi liáng] - 1.去掉事物的缺点,使之良好:~品种。~土壤。 - 2.指不触动旧基础的局部的改进。 
[jiào zhèng]
- 更改 [gēng gǎi] - 改换;改动:~时间。~登录名称与密码。班机中途遇雾,临时~航线。 

 词典释义:
                    词典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