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释义 词典释义:
饰词
时间: 2025-09-05 15:38:39
[shì cí]

飾詞

掩蔽真相的话;托词。

  • [shì cí]

    • 掩蔽真相的话;托词。

  • [shì cí]

    • 藻饰言辞,修辞。

    • 汉 王充 《论衡·对作》:“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词,为奇伟之观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射之没镞》:“《史记·李广传》‘ 广 夜见石以为虎,射之没鏃’《汉书》云‘饮羽’……虽云精诚所致,恐物理不然,此殆 班氏 之饰词也。”

    • 指华美空洞的词藻。

    • 聂绀弩 《我对于小品文的意见》:“一切形式主义者的论调,都是丧失了内容的饰词。”

    • 掩饰真相的话;托词。

    •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三国志·魏志》:“此时 曹氏 代 汉 之势未成,以支属不欲拥兵,乃 曄 后来饰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可不是吗?这种饰词,不知要哄哪个。”

[shì cí]
  • 遁词 [dùn cí]

    因理屈词穷而避 开正题所说的推托应付的话。

  • 托辞 [tuō cí]

    同“托词”。

  • 托词 [tuō cí]

    1.找借口:~谢绝。

    2.借口:他说有事,这是~,未必真有事。‖也作托辞。

  • 遁辞 [dùn cí]

    1.因为故意躲闪或掩饰错误、或者由于理屈词穷或不愿以真意告诉他人时,用来搪塞的话。

    2.也作遁词。

  • 托言 [tuō yán]

    1.借口。文秉《先拨志始》卷上引 明 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忠贤 恐其露己骄横,上年因皇上南郊,谋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杀。”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于生 念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猝不能决。托言父在难自专。”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2.假称。清 尹庆兰《萤窗异草三编·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绪 乃浼尼为撮合山,托言贫家之女,力白於其母。”

  • 借口 [jiè kǒu]

    1.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不能~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质量。

    2.假托的理由:别拿忙做~而放松学习。

  • 藉词 [jiè cí]

    托词;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