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ǎ lǜ]
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具有一定文字形式,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古代多指刑法、律令,今亦泛指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法规、条例和规定等。
《庄子·徐无鬼》:“法律之士广治。”《晋书·贾充传》:“今法律既成,始班天下,刑宽禁简,足以克当先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大凡买了贼赃,明知故买的,是与受同科;不知误买的,应该听凭失主备价取赎。这个法律,只怕是走遍地球,都是一样的了。” 巴金 《要不要制订“文艺法”?》:“一个人从事文艺创作活动,只要他不触犯刑法或者其他法律,就不应该受到干涉。”
指创作诗文所依据的格式和规律。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近体之攻,务先法律。” 清 刘大櫆 《宋运夫时文序》:“閒出其所为文章示余,《诗》《书》之英, 屈 宋 之华,其度凝然,其气勃然,其法律森然,金辉玉洁以自成为一家之言。”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其文章颇有法律,诗则纵横排宕,不尚纤巧织组之习。”
指道行戒律。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四折:“岂不知 张真人 法律精严,早仗剑都驱在五雷坛内,一个个供下状吐出真情。”
[fǎ lǜ]
[fǎ lǜ]
[fǎ lǜ]
国家严禁猎捕杀害珍稀野生动物,违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考虑激愤者,激愤者却不考虑法律。
不健全的法律统治时间不会长。
制定法律的人首先触犯法律,这样的法律还有什么意义。
相同的法律根据产生相同的法律规范。
好的法律引导民众向善,坏的法律迫使民众为恶。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
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
被败坏的道德践踏了的法律还有何意义?贺拉斯
法律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维护自身利益的、保护自己的一张盾牌。
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家庭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权力和法律的作用是在这儿开始的。
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
习惯是法律最好的解释者。
法律不可能给每个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于全体和大多数人,我们就该满足了。
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必须受到应得的制裁。
不论是谁,都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
不管谁触犯了法律,都将受到制裁。
遵守法律应该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他触犯了法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fǎ lǜ]
法度 [fǎ dù]
1.法令制度;法律。
2.行为的准则;规矩:不合~。
功令 [gōng lìng]
1.古代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令或规程。
2.旧指政府的法令。
法治 [fǎ zhì]
用法律治理国家。有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之说。形式法治指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法 治指良法统治,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司法 [sī fǎ]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按照诉讼程序应用法律规范处理案件的活动。
法规 [fǎ guī]
法律效力低于宪法 和法律的一种法的形式。在中国指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一般 用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等称谓。
法令 [fǎ lìng]
一般指国家机关在 职务范围内规定的带有规范性、法律性的个别文书。与法律不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删 去“法令”一词。
国法 [guó fǎ]
国家的法纪:~难容。
执法 [zhí fǎ]
执行法令、法律:~如山(如山:比喻坚定不动摇)。~必严。
公法 [gōng fǎ]
古罗马法学家提出并沿用至今的一种法的分类。一般认为,凡涉及到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利益和上下级关系、管理关系、强制关系的法,即为公法;而凡属个人利益、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平权关系的法,即为私法。
法网 [fǎ wǎng]
比喻由法律织成的 严密的罗网。一般用来指法律制裁。

词典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