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ān lìn]
亦作“ 慳悋 ”。亦作“ 慳恡 ”。吝啬。
唐 皇甫氏 《原化记·以珠易饼》:“ 贺知章 尝謁卖药 王老 ,问黄白术,持一大珠遗之。老人得珠,即令易饼与 贺 食。 贺 心念宝珠何以市饼,口不敢言。老叟乃曰:‘慳吝未除,术何由成?’” 唐 韩愈 《辞唱歌》:“復遣慳恡者,赠金不皱眉。”《太平御览》卷七三七引《灵鬼志》:“此人既至国中,有一家大富,资财巨万,而性慳悋。”《金瓶梅词话》第三回:“我知你从来慳吝,不肯胡乱便使钱。”《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胡三爷 是出名的慳吝。”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六》:“此校用钱并不少,也很不撙节,而有许多悭吝举动,却令人难耐。”
[qiān lìn]
[qiān lìn]
[qiān lìn]
吝啬 [lìn sè]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鬼。大方些,别那么~。
吝惜 [lìn xī]
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钱。他干活儿从不~力气。
鄙吝 [bǐ lìn]
1.鄙俗。
2.过分吝啬。
小器 [xiǎo qì]
1.小器皿。
2.肚量浅窄、偏狭,也作小气。
3.孔子鄙其小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
小气 [xiǎo qi]
1.吝啬:~鬼。
2.气量小。
[qiān lìn]
慷慨 [kāng kǎi]
1.充满正气,情绪激昂:~陈词。
2.不吝惜:~无私的援助。~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