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ān chén] - 亦作“烟尘”。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指战乱。 
-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当朝有仁义之师,边境无烟尘之惊。” 唐 高适 《燕歌行》:“ 汉 家烟尘在东北, 汉 将辞家破残贼。”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三折:“一任他英雄并起图王霸,烟尘并起兴戈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你那 苏张 舌辩高,我的巧射惊 羿奡 ,只愁那匝地烟尘何日扫。” 
- 烟雾灰尘。 
- 唐 刘知几 《史通·烦省》:“夫英贤所出,何国而无,书之则与日月长悬,不书则与烟尘永灭。” 唐 黄滔 《水殿赋》:“三十六宫之云雨,澒洞随来;一千餘里之烟尘,冥濛扑去。”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 
- 犹灰烬。 
-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卜商 阐其业,《雅》《颂》与金石同和; 秦正 燎其书,简牘与烟尘共尽。” 
- 犹风尘。借指旅途辛劳。 
- 唐 李白 《长干行》之二:“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 长干 人, 沙头 候风色。” 
- 人烟稠密处。 
- 唐 杜甫 《为农》诗:“ 锦里 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唐 戴叔伦 《晚望》诗:“杉竹何年种,烟尘此地分。” 
 
- [yān chén] 
- [yān chén] 
[yān chén]
- 你们扫地怎么不洒水,弄得教室里烟尘斗乱的,连人都看不清。 
[yān chén]
- 微尘 [wēi chén] - 1.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 - 2.极细小的尘埃。 -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谦词。 
- 雾霾 [wù mái] -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 烟气 [yān qì] - 1.加热于湿气时常常产生的气。 - 2.如从燃烧或蒸发的物体上发出的烟或气,通常是有气味的,有时是有毒的。 - 3.即烟道气。 - 4.蒸气、烟雾、水汽或其他发散物。 
- 烟雾 [yān wù] - 泛指烟、雾、云、气等:~弥漫。~腾腾。 
- 粉尘 [fěn chén] - 指工业生产中产 生的粉末状污染物。一般把10微米以上的尘粒叫降尘,10微米以下的尘粒叫飘尘。 
[yān chén]
- 干净 [gān jìng] - 1.没有尘土、杂质等:孩子们都穿得干干净净的。 - 2.形容说话、动作不拖泥带水:笔下~。办事~利落。 - 3.比喻一点儿不剩:打扫~。消灭~。 
- 碧蓝 [bì lán] - 状态词。青蓝色:~的大海。天空~~的。 

 词典释义:
                    词典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