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释义 词典释义:
藉口
时间: 2025-04-26 09:30:40
[jiè kǒu]

1.借别人的话作为依据。《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杜预 注:“藉,荐;復,白也。”孔颖达 疏:“言无物则空口以为报,少有所得则与口为藉,故曰藉口。”2.多作托辞或假托的理由。宋 陈善《扪虱新话》卷二:“唐 史称 房 杜 不言功,予谓此乃庸人鄙夫持禄固位者得以藉口也。”清 李渔《玉搔头·闻警》:“他假公藉口为除奸横,其实要自逞强兇。”3.谓充饥。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饥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我军出界近二旬,所获才三十餘级,何以復命!且食尽矣,请袭取 宥州,聊以藉口。”

  • [jiè kǒu]

    • 1.借别人的话作为依据。《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杜预 注:“藉,荐;復,白也。”孔颖达 疏:“言无物则空口以为报,少有所得则与口为藉,故曰藉口。”

    • 2.多作托辞或假托的理由。宋 陈善《扪虱新话》卷二:“唐 史称 房 杜 不言功,予谓此乃庸人鄙夫持禄固位者得以藉口也。”清 李渔《玉搔头·闻警》:“他假公藉口为除奸横,其实要自逞强兇。”

    • 3.谓充饥。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饥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我军出界近二旬,所获才三十餘级,何以復命!且食尽矣,请袭取 宥州,聊以藉口。”

  • [jiè kǒu]

    • 借别人的话作为依据。

    • 《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 杜预 注:“藉,荐;復,白也。” 孔颖达 疏:“言无物则空口以为报,少有所得则与口为藉,故曰藉口。”

    • 多作托辞或假托的理由。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二:“ 唐 史称 房 杜 不言功,予谓此乃庸人鄙夫持禄固位者得以藉口也。” 清 李渔 《玉搔头·闻警》:“他假公藉口为除奸横,其实要自逞强兇。”

    • 谓充饥。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饥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我军出界近二旬,所获才三十餘级,何以復命!且食尽矣,请袭取 宥州 ,聊以藉口。”

[jiè kǒu]
  • 我实在无心听他们高谈阔论,找个藉口,抽身离开。

[jiè kǒu]
  • 借口 [jiè kǒu]

    1.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不能~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质量。

    2.假托的理由:别拿忙做~而放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