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nì bù dào]
【解释】: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示例】:汝赖吾玉玺,僭称帝号,背反汉室,~!吾方欲加兵问罪,岂肯反助贼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指叛逆
[dà nì bù dào]
[dà nì bù dào]
[dà nì bù dào]
书店胆敢出售这些大逆不道的书,真该停办。
他父亲说他是个大逆不道之人。
所有伟大的真理,最初都被看作是大逆不道的谬论。
大逆不道的奸贼,总是在混乱中完成罪恶的杰作。
不赡养父母,算不算大逆不道,这个问题还要讨论吗!
纣王杀害叔父比干,真是大逆不道。
你忘掉自己是什么身分,竟然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
他竟然弃父母于不顾,真是大逆不道!
心里面偷偷闪过的大逆不道的念头,通过别人的嘴巴事不关己地冒出来,不是不惬意。
这种欺师灭祖、大逆不道的行为,我做不出来。
这幅听上去好像大逆不道的标语立刻使中国网民群情激愤,其蔓延速度如瘟疫一般迅速。
你真是个大逆不道的忤逆之人!
这种大逆不道之徒,天理难容!
黄公子所言当真大逆不道,论罪当诛!然本王念你一片赤忱,且又有言在先:饶你不死。
在房间里翻腾了一阵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大逆不道的事,一件死有余罪的事。
乔治王一直爱民如子,因此美国殖民地居民要求从英国分离出去在他看来完全是大逆不道。
遗老们把这些青年学生办报、演剧等等,一律看作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
像这种恶意中伤、罔顾道义的作为,真是大逆不道!
[dà nì bù dào]
罪大恶极 [zuì dà è jí]
罪恶大到了极点。
倒行逆施 [dào xíng nì shī]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死有余辜 [sǐ yǒu yú gū]
辜:罪。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离经叛道 [lí jīng pàn dào]
离:背离,不遵守。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罪孽深重 [zuì niè shēn zhòng]
孽:罪恶。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犯上作乱 [fàn shàng zuò luàn]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重逆无道 [zhòng nì wú dào]
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dà nì bù dào]
忠心耿耿 [zhōng xīn gěng gěng]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循规蹈矩 [xún guī dǎo jǔ]
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安分守己 [ān fèn shǒu jǐ]
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唯命是从 [wéi mìng shì cóng]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三纲五常 [sān gāng wǔ cháng]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唯命是听 [wéi mìng shì tīng]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 大逆不道
- 道貌岸然
- 然荻读书
- 书不尽言
- 言不及义
- 义愤填膺
- 膺箓受图
- 图文并茂
- 茂林修竹
- 竹篮打水
- 水土不服
- 服服贴贴

成语释义: